普陀: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

发布日期:2018.05.23

突出上海环球港特色,将其打造成为上海都市时尚文化生活概念的风向标。

为高层次人才推出“普陀人才优享卡”,提供管家式服务。

聚焦互联网影视、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产业,加速建设“苏河十八湾”文创产业带。

普陀区日前正式发布《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全区实施十项提升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形成若干有影响力的功能平台、产业高地、商业地标、文化名片,努力把普陀区建设成为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

上海正以全新的姿态,实施品牌战略,响应国家“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的要求,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而上海对接长三角区域的“西大堂”普陀,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资源禀赋和历史积淀的中心城区,正在积极推进“四大品牌”建设,这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大局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区转型,加快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必然要求。

最近,普陀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普陀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全区实施十项提升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形成若干有影响力的功能平台、产业高地、商业地标、文化名片,努力把普陀区建设成为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四大品牌”建设,把“四大品牌”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要求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找准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发力,在全市打响“四大品牌”中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积极作为,持续构筑普陀发展新优势。

“三个明确、三个新”,是普陀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策略。一是明确目标找差距,在提升品质、彰显魅力上体现新担当。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全球、全国、全市寻找对标范例,明确适合参照、借鉴、赶超的目标,逐一研究、学习,以品牌建设带动品质提升、特质彰显;二是明确特色抓重点,在错位发展、提高辨识度上凸显新作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找准主攻方向,选择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强、打得出、打得响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形成普陀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明确关键优环境,在多元主体参与、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孕育一流品牌,继续在改革创新上做文章,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培育引进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共同推进普陀“四大品牌”建设。

在此进程中,普陀区又将如何实现“提升”与“集聚”?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普陀将坚持“一个提升”———全面对标先进,保持并抬高各项工作的“基准线”,拉长板、补短板、树样板,以“四大品牌”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还将坚持“三个集聚”———集聚一批高端创新要素,全力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注重抓好“两头”,“一头”是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另一头”是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聚焦“服务+制造”,紧盯人工智能等产业,积极布局能够带动全市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要素体系。集聚一批标识度、显示度高的商业地标和文体品牌活动。着力打响“苏河十八湾”特色品牌,把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等品牌活动,做出声势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地标性购物商圈,通过整体谋划、统筹运营,打响品牌,进一步增强普陀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四大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主动对接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人才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切实改善人才服务质量,解决好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在普陀住下来、稳下来。

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培育普陀经济新动能

从服务功能方面来说,具有上海“西大堂”美誉的普陀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城市核心功能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依托上海联交所等平台,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各类金融要素加快集聚,辐射功能不断显现。武宁创新发展轴集聚着一批重点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创新策源能力和平台服务功能不断显现。与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电科所、50所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日益深化。

此外,普陀区可开发面积较多,尤其是桃浦智创城核心区,4.2平方公里是全市中心城区、特别是外环以内仅剩唯一可成片、大规模二次开发的区域,在承担卓越的全球城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上和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空间优势。目前,桃浦智创城核心区土地收储比例达到90%,控详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完成编制,桃浦中央绿地、污染治理、智创TOP、托马斯实验学校、综合管廊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服务环境方面来说,今年以来,普陀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已出台一系列举措。比如,制定了包含21项改革任务的《普陀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了“3+5+X”产业政策体系并建立“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答复”工作机制,发放“普陀人才优享卡”,使区内高层次人才享受到定制式、管家式、菜单式的个性化服务。

普陀区以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为契机,通过实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平台服务、民生服务和政府服务等4项提升工程,使普陀城区功能、创新能力、服务能级显著增强,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布局重要枢纽节点之一,成为高端创新要素交流和汇聚的开放平台,营造有利于集聚一流的企业机构、一流的高层次人才的发展环境。到2020年,服务经济比重保持在90%左右,科技服务业税收保持两位数增长。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建设普陀智能产业新高地

作为中心城区,普陀区不适合搞大规模的制造业。在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中,普陀区将以“服务+制造”为重点,培育智能产业,集聚拥有核心技术、具有高端制造优势的企业总部及研发、设计、销售等企业;聚焦软件开

发、核心部件生产、关键算法等“软、小、精”领域,加快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制造品牌打造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二期、三期规划建设;还将引导制造企业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培育若干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目前,区域内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培育势头良好。上海电科所承接建设的电科集团国家检测平台,是国家级的机器人部件、产品和系统认证、检测、校准、标准化,技术咨询为一体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筹建11个高端试验室,覆盖81个检测标准和125个校准规范。而普陀围绕国家检测平台的落户,专门在长征地区建起“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目前相关领域的入驻企业和组织已有三十多家。此外,谷歌公司上海首家GoogleAdWords体验中心也选在普陀区天地软件园,该体验中心除了为周边的制造型企业提供境外市场的大数据以外,它本身也是一个创业培养孵化的基地,引进上海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并吸引跨境电商配套企业在上海注册孵化,借助谷歌的品牌影响力,营造上海跨境创业的氛围。

普陀区以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契机,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提升工程,使普陀区高端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立足上海中心城区辐射长三角的智能产业高地。到2020年,争取落地2-3家国家级或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全区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10%左右,涌现出一批充满创新创业活力的“隐形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引领普陀消费新升级

普陀区还是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商贸业底蕴。上海开埠后,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上海啤酒厂、上海火柴厂、荣氏家族面粉厂等一批民族工业的老字号;解放后,又集聚了英雄金笔、牡丹牌油墨、麝香保心丸等知名品牌。本世纪初,随着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的辟筑,沿路陆续开设商铺,商贾逐渐云集,形成了上海著名的商业区。普陀商贸业能级不断提升,全区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10个,各类商业载体250万平方米。

普陀商贸业发展空间巨大。2017年,商贸服务业区域贡献同比增长17.23%,占比达到21.62%。区域内将新增一大批高品质商业载体;中环智慧商圈、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加快建设,轨交14、15号线建成通车后带来的人流、客流,都将为普陀的发展创造更多商机。

各种商业消费新地标在普陀拔地而起:上海环球港作为本市智慧商圈试点以及商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正在探索进一步优化业态、提升商场管理服务能级、加强消费大数据分析、增强消费体验;推动长风地区打造“城市微度假区”,推进长风公园周边的商旅文设施升级,推出商旅融合的特色休闲目的地,促进旅游购物消费,成为上海潮流新地标。

普陀区以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为契机,通过实施商业地标影响力、消费品质2项提升工程,努力使商贸业转型成效显著增强,成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的活力区域。坚持商旅文会体联动发展,进一步创造营商新生态、消费新领域、智能新商业、智慧新商圈、商贸新高地,增强普陀品质消费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打造4个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商业地标,培育一批新零售示范引领企业。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展现普陀城区新魅力

普陀区拥有中心城区最长的苏州河岸线,有“苏州河十八湾”的美誉。苏州河流经上海境内的53.1公里,市区河道全长23.8公里,普陀区约14公里,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普陀是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有大量民族品牌和工业遗存,拥有多处民族工业遗址、历史建筑、文保单位、文物登记点等。

普陀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五卅运动和顾正红、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沪西工人半日学校等工人运动文化与重要历史节点丰富。区域内有元代水闸遗址、玉佛寺、真如寺等古刹古迹。这些都为普陀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供了重要基础。

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区环境改善,在普陀区得到统筹兼顾,找到良好的平衡点。苏州河畔正在建设中的“天安·千树”项目,将阜丰面粉厂旧址也纳入修复开放范围,通过精心修旧如旧,将老建筑打造成展览展示场馆,以此纪念上海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今后,这座新型“城市绿洲”将涵盖精品购物、餐饮休闲、文创娱乐和酒店办公功能,拥有别具风格的历史建筑、露台花园和绿意盎然的河滨步道等。

普陀区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为契机,通过实施红色文化传承、苏河十八湾魅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等3项提升工程,努力使普陀形象魅力显著增强,成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靓丽名片。以“苏河十八湾”文化品牌建设为引领,深度挖掘利用苏州河沿岸人文和历史资源,形成“湾湾有文化”的格局,普陀的认知度、吸引力、归属感明显增强。到2020年,文化服务业税收保持两位数增长。